探尋古樹名木,守護和諧家園。大家好,我是張宇靜。今天我們來到了涵江區江口鎮的石東村,準備探尋一種起源于中生代的古老植物——水松。這種植物最特殊的身份在于它是一種世界孑遺植物,由于各種原因,曾經廣泛分布于北半球的它,目前只零星分布于越南、老撾以及我國南方的部分地區了。那么,這種植物“活化石”究竟長什么樣? 它又有什么特點呢?
顧名思義,水松就是一種生長于水邊的“松樹”啦!這種樹木喜歡暖熱濕潤的氣候以及多濕的土壤。生長于沼澤地的水松會形成露出地表或水面、高達70公分的膝狀呼吸根,因而自然環境中的水松往往具有圓棱狀的膨大基干。而在城鄉綠化建設中,樹形優美,根系強大的水松則經常被用作防風林或者護堤樹。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一般生長于水體附近的水松會出現在這里的民宅庭院中呢?
江口鎮石東村村民 李瑞明
根據我奶奶說的,我們祖宗在京城當官,叫京知縣,皇帝送給他十棵水銀松(水松)的苗,拿回來種,種了以后被砍掉了(七棵),最后剩下三棵,這三棵是種在前面水塘旁邊,水塘填了以后,我們一直保留下來。
除了石東村的這3株以外,在涵江區梧塘鎮的東南村還有一棵樹高10多米,胸圍1米多,樹齡高達950多年的水松古樹呢。但如今,古樹旁邊的水塘污染情況較為嚴重,勢必會對“與水為伴”的水松生長造成不利影響。
對于水松這樣的陽性濕生植物來說,在能夠享受到充足陽光照射的前提下,水分經常飽和或者僅有較短時間干旱的土壤才是適合它們生長的環境。如果長期處于干旱或者不干、不濕的環境中,或者當賴以生存的水體環境受到嚴重污染時,水松就會出現長勢不良甚至死亡的現象。
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國家環境保護局、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發布的《中國植物紅皮書》就將水松列為稀有瀕危植物;1996年,水松被國際松杉類植物專家組列為了漸危種;同年,在國務院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植物保護條例》中,水松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植物。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紅色名錄中,水松被評估為“極危”等級,足以顯示出這一古老樹種資源瀕臨滅絕的近況。
聯合國今年5月公布的一份報告指出,受棲息地的減少、自然資源的過度開采以及環境污染等因素的影響,地球上約有100萬個物種正面臨著滅絕的危險。而隨著人類活動范圍的迅速擴大、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水松這類古老的植物們正離我們越來越遠。而人為的過度采伐以及對其生存環境的破壞正是水松目前成為稀有植物品種的一個主要原因。在此,我們呼吁大家能夠尊重并改善這些古老植物們賴以生存的環境,不要讓這美麗的水松未來只能以“化石”的狀態呈現于后人眼前。
|